NEWS新闻中心
小小花卉铺就三千农户HB火博致富路
HB火博“一亩菜十亩地,一亩花十亩菜”。在山东省青州市,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说的是花卉产业的金贵。从上世纪90年代起,花卉产业开始在这里扎根并日益蓬勃发展,然而仍有不少农户受困于资金和技术,错过了致富班车。
2013年,张继涛和年迈的父母还是观望中的农户之一。全家两亩地常年种玉米,辛苦一年仅有3000元收入,不甘心的张继涛一直琢磨着“换个活法”。
这一年,28岁的张继涛已在青州市亚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泰农科”)工作1年,积攒了不少花卉种植技术。他将两亩田的玉米铲掉,改种公司培育的大萱草花种苗,到年底,两亩地足足赚了6万元。
在亚泰农科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张继涛的经历并非个案。成立10年来,这家企业创新包种苗、包培训、包销售的“产业三包”模式,已服务周边14个村庄,为3000农户铺就了致富路。
2012年,亚泰农科初创时仅是一家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当时企业人手不足,吸纳了一批周边50多岁的农民。”亚泰农科董事长董春燕回忆,一段时间后,这些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农户便成为亚泰农科第一批提供种苗服务的对象。
除了为农户提供常规花卉种苗,亚泰农科还主动担起了“弯腰成桥”的责任。当时,荷兰等欧洲国家的高档花卉种苗在青州当地生产需要较长时间的驯化过程,尽管市场前景可观,但资金投入大、回报期长,远非单个农户所能承受。
购买国外公司高质量种子,同时在公司标准化炼苗棚进行驯化,驯化成熟后再推广给附近的专业村和种植户——这种“包种苗”的模式大大降低了花农的生产风险HB火博。
之前周边村庄的花农中普遍采用的是人工操控的“日光棚”,土地利用率低,产品产量也较少。随着技术推广,花农们逐渐接纳智能温室。这种全自动化温室采用温度传感、土壤传感系统,提高花卉品质、实现标准化繁育的同时,极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花农收益。如今,周边14个村庄已建成近50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
小小花卉的生产技术、产品种类、经营理念等更新换代速度之快令人出乎意料。相比之下,花农们接受的各种信息明显滞后。如何让花农追得上时代的步伐?
从2013年开始HB火博,亚泰农科联合青州花卉学院、潍坊农民职业学院花卉分院在内的10家花卉研发机构共同成立“乡村振兴大讲堂”,免费为花卉企业、花卉经销商、花农“充电”,提供讲座、培训,10年间累计培训学员3万余人次。
随着越来越多花农从中受益,一个现象却日益严重:周边14个村庄种植的花卉品种开始出现同质化。对此,亚泰农科借助自身资源优势,帮助各村打造“一村一品”品种试种区,中华木绣球、凤梨……百花齐放的热闹局面在乡野间渐次形成。
“针对各村不同的种植习惯和优势品种,通过组织亚泰农科与周边村庄‘联姻’发展,引导村庄错位种植,现已形成黄泥、赵家等草花专业村、绿化苗木专业村、丽格海棠专业村,‘一村一品’的格局极大带动了花卉生产规模和花卉品质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实现了兴村富民。”青州市弥河镇陈伟说。
对普通花农而言,只有产品卖出去,才算真正松了口气。针对困扰农户的销售渠道难题,亚泰农科不断探索订单生产模式——企业包技术、包种苗,农户种植完成后,企业按市场价格回收,由此彻底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不仅如此,伴随电商经济的兴起,这家企业开始培育自己的电商平台和直播团队帮助花农销售。以95后居多的“花二代”们将直播间设在智能温室里,向网民展示原生态的花卉种植现场,最多一晚上能卖出几千盆花卉,销售额高达几十万元。如此新颖的销售方式远非他们父辈所能想到。
在董春燕看来,“十年兴村路其实同样记录了企业和农户的共同成长”。如今的亚泰农科已经从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华丽变身为服务型企业,推行“产业三包”模式的同时,实现了村、合作社、农户之间的利益共结机制。
张继涛如今已成为亚泰农科的技术总监。10年间,他见证了许多靠花卉成功创业的故事,也见证了身边打牌的村民越来越少,浸润于花艺、茶艺的村民越来越多,“这个产业正让我们的村庄变得更加美好”。
花卉产业同样让青州市变得更美好,并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作为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盆栽集散中心和花卉物流中心,这里的花卉生产专业村已有136个,从业人员15万人,花卉生产品种3000多个,远销全国28个省(区市),年花卉交易额达110亿元。
张继涛和他的同事们仍奋斗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他们期待着更多农户参与,共同把“青州花卉”的品牌擦得更亮。
光明日报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晋浩天从北京大学获悉,由该校牵头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的两个项目——“激光驱动的天体现象实验室模拟研究”和“基于超快强激光超高时间—空间—能量分辨技术及应用”项目日前正式启动。
5月17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截至目前,箭载导航与位置报告装备已多次保障火箭回收任务,能够有效提供重要定位通信支撑,这为后续持续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北京发布《2023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以下简称“”)。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介绍,2022年北斗应用总体规模仍在稳步提升,北斗规模化应用正在全面开启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活性胶体系统,其中活性胶体粒子用光谱特征染料编码,形成光致变色胶体群。与现有的变色材料不同,这种光致变色是基于光诱导的活性胶体混合物的垂直相位分层,即现有组分的重新排列,而不是生成新的发色团,因此更加可靠和可编程。
围绕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方案》特别提到,形成拥有技术主导权的产业集群。
5月16日,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研发的BSIM卡(区块链SIM卡)在上海对外发布。
记者从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上获悉:5年来,自然资源部大力推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取得重要成就。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它本身不发光,看不见摸不着,具有超强的引力,任何从其身边经过的物质,包括速度最快的光都无法逃离。
5月17日,《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以下简称《指南(2023)》)中文版与英文版(Top Academic Conferences 2023)正式上线场会议成为本年度授权使用《重要学术会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标识的学术会议。
清华大学副教授安海鹏、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黄晓渊、北京大学研究员刘佳等在暗物质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银河系更像是一个普通多旋臂星系,由内部对称两旋臂和外部多条不规则旋臂组成,而不是之前被广泛接受的四条旋臂均从内到外的特殊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数字贸易成为各地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此前在云南发现的4个田螺科特有物种HB火博,最近被研究人员归于同一个全新的属,并命名为理田螺属,分别为德拉维理田螺、尖龙骨理田螺、滇西理田螺、塔形理田螺。这标志着田螺家族进一步壮大。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动物系统学和进化》上。